根据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邀请,中国金融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联络员杨祖艳于2018年12月8日至9日,参加了中国经济学年会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在广州岭南学院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年会6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入选论文113篇,设59个专场讨论,分享经济金融、宏观经济管理等最新学术成果,对中心做好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年会部分关于经济金融前沿问题研究成果
金融理论方面,相关专家就金融发展与主权债务,构建“有限承诺和非完全市场金融摩擦模型”,论证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国家的主权债务借贷空间更大、对冲风险能力越强、发生危机概率越低;研究资产抵押能力对资产定价影响,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指出债券回购交易抵押率是债券价格决定因素之一;探讨港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制度造成与他国货币波动性较大引发香港整体经济波动,改革目前港币汇率制度转而盯住人民币在内篮子货币是最佳选择;测量市场情绪对资产价格影响,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析师、投资者“情绪因子”,发现可以更好刻画资产价格收益率尾部特征等;研究“基于货币状况指数(MCI)的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再建”,认为含括利率汇率、货币数量、经济增长、贸易情况等综合性MCI,能更好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并再建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内生性货币最优政策”,在“货币搜寻匹配模型”中引入代理人异质性及不确定性,发现传统费里德曼规则不再是最优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相关专家研究国际视野下中国增长,提出官员辖区经济发展竞争与企业市场竞争相互嵌进“官场+市场”模式,指出改革关键是对内深化市场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探究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熊彼特增长框架”,发现宏观税负水平与研发补贴率对长期经济增长有倒U型作用,现阶段加大研发补贴力度符合时宜;研究外籍董事对公司跨境上市选择及公司价值影响,发现拥有更多数量和更高比例外籍董事,随着数量比例上升引发聘用更多外籍董事,并使公司价值上升等。
二、相关学术研究体现的国际前沿趋势
一是注重系统性思维,如宏观政策研究纳入货币、财政、贸易等政策和引入自身传导机制等内外部变量,金融市场建设更关注发展水平、制度建设、公司治理、资产定价等宏中微观视角,统筹政府、市场、企业国际化等社会经济治理协调等。二是定位探究新的内在逻辑规律,如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联系制度引发整体经济波动、债券回购交易抵押率决定债券价格、微观主体异质性及不确定性造成传统费里德曼规则不再最优、“官场+市场”理论中政企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核心意义、聘用更多外籍董事促使公司价值上升等。三是方法具有创新性,理论方面包括自创“金融摩擦模型”研究发展中国家债务不耐现象、“政府+市场”模式纯理论阐述、扩展“质量阶梯模型”分析生产性政府支出和宏观税负水平、引入微观异质性扩展“货币搜寻匹配模型”描述政策传导机制等,实证方面包含“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国债券市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法量化情绪因子、估计动态资产定价模型等。
三、对中心提高学术科研能力的启示
一是密切跟踪学术科研前沿,在人民银行履职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等科研工作中,体现系统性、逻辑性、前瞻性、规律性、实践性等要求。二是着重提高创新能力,借鉴相关学术成果,在科研课题中应用体现新规律新思路。三是开展广泛交流,加强与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实现学术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科研能力与履职能力提升。
四、中国经济学年会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概况
中国经济学年会是国内经济学界最早创办学术共同体和规模最大学术会议组织,成立于2000年,旨在推动国际化、规范化等学术交流,探讨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是年会官方网站,由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海闻院长创立于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技术公益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传播普及和创新发展现代经济学,现称“经济金融网”。